关节病理性脱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世纪出现在日本富士痛痛病,原来是环 [复制链接]

1#
起源于日本富士县,20世纪初期开始,人们发现该地区的水稻普遍生长不良。年又出现了一种怪病,患者大多是妇女,病症表现为腰、手、脚等关节疼痛。病症持续几年后,患者全身各部位会发生神经痛、骨痛现象,行动困难,甚至呼吸都会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到了患病后期,患者骨骼软化、萎缩,四肢弯曲,脊柱变形,骨质松脆,就连咳嗽都能引起骨折。患者不能进食,疼痛无比,常常大叫“痛死了!”“痛死了!”有的人因无法忍受痛苦而自杀。这种病由此得名为“骨癌病”或“痛痛病”。据说据说有一位年轻姑娘在工厂里做工,不知是什么原因自杀了。厂里以为是一般原因的自杀而将其草草地埋葬了。后来警方对此有怀疑,于是一年后开棺验尸,发现这位姑娘原来是一例痛痛病患难者,在姑娘身上有多处骨折,甚至连胸骨也折断了。原来,姑娘是因不堪痛痛病的折磨而自杀。在神通川两岸,多年来已发现多例病人,其中34例已经死亡,活着的病人依然在痛苦之中挣扎。源由根据流行病学资料,本病在日本大正年代即已开始出现,长期被认为是原因不明的特殊的地方病。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病人数增加,年8月,长泽才正式报导了病例。年,河野,荻野在报告中称之为痛痛病“妇中町熊野地区的奇病——痛痛病发病是由于神通川上游某铅锌矿的含镉选矿废水和尾矿渣污染了河水,使其下游用河水灌溉的稻田土壤受到污染,产生了“镉米”,人们长期食用“镉米”和饮用含镉的水而得病。从而“痛痛”被定为日本第一号公害病。调查结果年,富山县成立了调查研究队。年研究小组发表联合报告,表明“痛痛病”主要是由重金属尤其是镉中毒引起的。尚无特效治疗痛痛病至今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而且体内积蓄的镉也没有安全有效的排除方法。因此,消除镉对环境的污染就显得特别重要,这是防止痛痛病发生的根本措施。年,厚生省将镉的标准定为“糙米1.0ppm以下”(每公斤糙米含有镉的量为1.0mg以下),此后,禁止镉浓度在1.0ppm以上的糙米流通和销售。日本人吸收的镉40%来自大米近年来,日本人的饮食生活发生变化,人均大米消费量与年顶峰时相比已减少一半,镉摄取量随之不断减少。厚生劳动省食品安全委员会设定的每周镉摄取量为每公斤体重7微克,这是基于十分安全的标准。目前,日本几乎没有人摄取的镉超过暂定允许每周摄取量,即使神通川地区也没有超标现象。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